文/ 翁華廷

在往下看之前,我希望你能先思考:自己是否有自信、抗壓性、毅力?

       選擇推甄這條路,會佔據幾乎一半原有的讀書時間,甚至在繳件之前使讀書完全停擺,其中得面對很大的壓力、不確定性,倘若結果不如預期,是否還能持續準備考試?是否能很快調適心情?是否能彌補因為推甄而花費的時間?

【關於我】

我是政大心理系大四生,大二加入工商實驗室,同時雙主修財政系,大三開始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,開始閱讀文獻與撰寫研究計畫,在此同時(5/31)到國家補習,一邊考期末考,一邊用雲端補回春季班課程。我的安排中,打算以推甄進

入研究所,尚且選擇補習,是有以下考量:

1.我需要耗費時間完成雙主修課業

2.同時得花時間準備推甄所需的書面資料(自傳、讀書計畫、研究計畫)

3.另外參與專題研究,在閱讀文獻與討論同時,也要撰寫研究計畫

綜合上述,我藉由補習班整理考試重點,減少讀書所需花費的時間,能一邊推甄,一邊準備考試科目,讀書進度也不至於落後他人太多,在推甄不如預期時,還能即時將心力放回考試,白話來說,就是給自己留後路。

【推甄結果】

推甄領域:工商組

台大:過一階、有面試、備一

政大:過一階、有面試、正一

【過程】

以下以補習班的開課當作時間軸,論述重點在於補習班對我的幫助,以及我為推甄所做的事情,詳細心得將另外敘述。

春季班

儘管有考研究所的念頭,但在5/29時,我才意識到時間已經不多,也才開始著手準備推甄與考試.首先在暑季班開課前,我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把普心、心方的課程進度都補上(同時我還在期末考呢),以方便與隨後的課程進度作銜接,

等到六月底暑季班開課我才進入教室參與面授課程。倘若已經有考研究所意圖的人,不訪及早考量自身心性、讀書狀況與補習與否,增加自己考上機率。

暑季班

       由於七、八月份為暑假,我得以擁有大量空閒時間,在這兩個月當中:

  1. 我先後把社心、工商、人格的雲端課程看過一遍,並且閱讀該科目講義,並摘錄重點與筆記。
  2. 同時去圖書館借每一科目的課本來研讀,包含:

性格心理學(葉光輝)

社會心理學(陳皎眉)

社會心理學(洪光遠)

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四十年(鄭伯壎)

心理測驗學(葛樹人)

心理與教育統計學(林清山)

心理測驗(危芷芬)

心理學實驗研究法(曾志郎)

消費者行為(郭建志)

組織行為學(黃家齊)

研究所英文字彙(謝靜芳)

結構方程模入門(豐田秀樹)

       註:黑色為整本讀完且做筆記;藍色整本讀完未作筆記;綠色為讀部分章節

  1. 心方:暑季班開課第一天便進行複習考,我只得了63分的成績,這代表準備不夠充分,倘若以這樣準備去考試,我只會淪為炮灰。於是我重新再把心方講義的1~2本看過一次,並且把題目全部寫完,如果有問題便會在面授課程結束後留下來詢問郭易,常常耗費老師許多時間,在此提醒如果有所疑惑,儘早詢問同學與老師,可以幫助你釐清觀念,有助於往後進度的整合,郭易也會十分有耐心的解答疑惑,不用擔心問題很蠢或是怎麼樣,因為你不懂就是不懂,考試寫不出來才是問題,所以現在放下面子,大膽詢問,之後考試才不會因為不會寫而感到後悔。另外一提,第二次心方複習考得了98分。
  2. 普心:朱磊的上課很有脈絡,把心理學的知識統合一起,彼此緊密與連結,儘管我並不考普心,但是這一科帶給我的幫助是能夠釐清心理學的脈絡,將各個派典的理論與實驗進行介紹與講解,有助於申論題的撰寫與依據,同時藉由練習考古題與申論題給老師批改,也能培養撰寫申論題的手感與技巧,更能寫出具備脈絡、說服、清晰的申論答案。
  3. 寫出第一版的自傳、讀書計畫、研究計畫,並且詢問郭易、朱磊的意見,至於各自的心得與想法,另外敘述。

秋季班

九月,開學了。

由於社心、人格、工商(含消心、人事、組織)此三科,包含講義、課本、學校上課等,我至少讀過三次也做過三次以上的筆記,所以往後不再重頭閱讀,以及不會再花大量時間準備,僅花時間偶爾複習。

  1. 準備推甄所需資料:歷年成績、歷年排名、央請老師寫推薦信、有利資料掃描。
  2. 與指導教授討論,並完善研究計畫內容。
  3. 修改並完善自傳到第六版,讀書計畫第四版,研究計畫第九版。
  4. 撰寫履歷、有利資料排版。
  5. 研究推甄簡章的規定。
  6. 撰寫出第一版的推甄總檔案。
  7. 準備推甄同時,也持續的補習心方、普心與新開的英文,但由於這一個月在做書面資料的最後衝刺,基本上除了面授課程,讀書的時間被壓縮得很少。

十月,書面繳交,等待結果,台、政皆過一階。

  1. 等待結果時,已經事先詢問學長姐的面試經驗,並且得到學姊的幫助,是先進行口試的演練,體驗被問問題的過程,並且培養反應與臨場感。

十一月,口試,放榜。

       關於口試部分將另外敘述。

【補習心得】

      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,不是想要推甄,就是想要補習。是否補習一向是見仁見智,我的考量是時間有限,想在最短時間內熟悉考試的方式與內容,通常準備考試都會遇到一種情況,就是相關的課程都學過,但是考試看到考試當下會有句mmp不知當不當講,有學過,跟研究所考試是兩回事,每個學校教學方向不同,就像政大心統課包含許多程式碼的編製,更著重於實際面的操作與分析,但研究所不會考那麼多,如果自己讀,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去準備,以及自己從書本中截取重點。

       但是補習班會將你把重點擷取出來,讓你很快熟悉考試內容與形式,雖然不代表可以讓你建立很牢固的科目知識,但可以讓你順利的去考試,我個人除了補習,也花費許多時間自己讀課本,就如前面提過,同樣的科目,我藉由看不同版本的課本,並重新做一次筆記,同樣的內容唸了一次又一次,來讓知識根深蒂固,同時也跟補習班所教授的知識相互呼應,增加回憶線索。

       補習有用嗎?有用。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心,如果單純補習卻不做複習與練習,那在考試之中也只會落後他人,補習對我來說只是工具,前期對我來說是減少讀書時間,推甄過的後期,則是一個進入研究所前的複習,但不論補習與否,都先確認自己考研究所的決心,再來下決定。

【推甄】

       在詳細說明書面資料與口試前,先說一下自己的心得。在準備推甄的過程上,我聽了太多勸退的話語,諸如:推甄若非本效能上的機率很低;憑你的實力考試就能上,比起推甄能有更穩固的基礎;如果推甄沒上帶來的打擊,可能會使你考試也受影響,最終考不上等等,這些在結果還沒有出來前,都是可能發生的,假如你是個足夠有自信,不易受周邊聲音影響的人,那推甄對你來說是個不錯的制度,並期望你有足夠的抗壓性,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,堅持著自己的信念。

自傳

       這個部分不論是推甄還是臨床、諮商組的人都會需要,請先注意學校有沒有規定字數或頁數。我的自傳一開始,便以兩行總結我想要完成的願景,以及所具備最重要的特質,即使後面老師不再看,我也已經表明了我是怎麼樣的人。我的分段為:

  1. 家庭:家中面臨許多困難,使我養成自主性格、特質與態度,啟發人生目標
  2. 高中影響:學會獨立、負責及規劃等思考能力與執行力,體悟志工意義立志回饋社會
  3. 投入工商:展現優秀學業表現,確立志向,藉由專業知識的訓練以助於碩士研究執行
  4. 多元學習:閱讀經典讀物、參與課外活動,選修課程以深化所具備的能力與知識
  5. 碩士準備:我瞭解自己的興趣、生涯規劃與目標,決定考取碩士,更加深入工商領域

這僅僅是我的分類,自傳需要你展現自己的過往,你如何優秀,你如何克服所遭遇的挫折,如何確立了志向,在自傳中不用將每件事情寫的鉅細靡遺,挑選那些影響你最深最重的事情寫,一些為不足道的事情可以不寫,將焦點聚焦在大學生活上,你怎麼探索,你怎麼規劃,這才是讓人認識你的路徑與方式,同時也提醒你,陳述句可以簡短表達,但偶爾也可以融入故事,讓人感同身受,其中的比例自己考量。

研究計畫

       研究計畫很難在短時間就誕生出來,即使勉強寫出來,在一階段或口試,很容易被老師問倒,所以要有經得起推敲的研究計畫,我建議及早開始準備,通常是自己先有個想法,並且做了初步的文獻探討,再去與老師進行討論,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步釐清主題與架構(是否找老師見仁見智,但是找老師的好處是,一些你們討論過的問題或遇到的麻煩,可能在口試中被問到),確立主題後,再逐步把架構完善,並找到文獻與理論支持,此時就剩下寫成書面而已。

       我覺得最麻煩的過程是「找到研究主題」,麻煩點在於,我該怎麼讓人相信這個主題可行、有貢獻,我從二月多開始陸續與老師討論架構與主題,直到六月才確立架構,花了兩個月寫了約50多頁的研究計畫(因為我不是每天寫,且還有回顧文獻,所以才花了兩個月,另外研究計畫不必寫太多,20頁以內就差不多了),怎麼找題目,那你可以先問問自己說麼要走這個領域(臨床?社人?工商?),總有打動你的原因,這個原因就可以成為你發想題目的起點,去搜尋相關的變項,便能走出研究的第一步。

面試

       我只在學校與學長姐練習過兩次,剩下的時間就是靠自己面對牆壁計時與練習,我也曾經上網找過面試相關資訊,我認為沒啥用處,還是自己練吧。如果可以的話,找學長姐、同學甚至是老師幫你練習都是件好事,能讓你了解自己的表現,像我一開始面對其他人講會因為奇怪的癥結點卡住,或是氣勢突然弱了下去,藉由練習可以幫你克服。台、政自我介紹與研究報告,都給予五分鐘自由發揮,所以控時是最基本的,事前練習可以有效避免現場卡詞而超時,而面試所提的相關內容幾乎都聚焦在研究,包含研究架構、理論、貢獻、限制與解決方法等,萬一有幸進入到面試階段,針對研究做好萬全準備才是最重要的,由於每個人的研究不同,在老師提問的面向上,我也給不出太多建議。

推薦信

     台、政的所有資料繳交都改成線上繳交了,包含推薦信在內,在繳交期限內,你可以到系統裡面,填寫教授的信箱並且確認(按了不能改),系統就會發送信件給教授,教授就能直接將推薦信上傳,你在系統上也能確認教授上傳成功與否。

     推薦信請及早跟教授說,建議開學前一週先寫信詢問老師,並把你準備的第一版書面資料交由老師參考與依據,開學後再親自跟老師討論,看老師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詢問或確認的事情,等到繳交書面資料時,再麻煩老師幫你上傳,推薦信可

以請老師寫好簽名再掃描上傳,若老師是直接打字,就可以附上電子簽章,同樣有效。

總結

       總而言之,我花費太多篇幅介紹,最後再給一個建議,在九月前,把書面資料都準備好,九月後僅僅是些微的完善與修改,若同時準備考試與推甄,那麼時間安排要妥善管控,只要每天都有產出,那麼持續下來,也能累積出蠻多的東西,期許看此篇文章的你,也能如願考上你嚮往的學校,倘若有何問題,再跟我聯絡呦。

arrow
arrow

    coun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